长沙首个智能网联道路交通监控安装完毕
打造国内首个“自动驾驶之城”,长沙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正走向城市开放道路。今日在梅溪湖路麓云路路口,长沙交警首个智能网联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安装完毕,其配合智能网联的高清“电子警察”、智能信号机等一系列智能网联感应设备,不仅可实现交通路口行人、车辆、红绿灯与智能网联汽车之间的信息传递,也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无人驾驶提供更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。据悉,作为智能网联城市开放道路的先行测试区,梅溪湖片区智能网联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将于9月中旬完成改造,推动“道路长眼睛、车辆会思考”在长沙变为现实。
测试现场:
智能网联汽车“长了眼睛”
没有人掌握方向盘,但遇到红灯能自动刹车,感应到前方行人会避让……这不是科幻小说,而是记者今日在岳麓区梅溪湖路麓云路路口看到的景象。作为梅溪湖片区的智能网联试点路段,每5分钟就就有一辆智能网联车驶过该路口。滚滚车流里,这些白色的红旗牌小车,头顶着如帽子一样的智能监控摄像头,十分拉风。
根据通俗定义,智能网联汽车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、控制器、执行器等装置,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,实现V2X(车与人、车、路、云端等)智能信息交换、共享,具备复杂环境感知、智能决策、协同控制等功能,最终可实现无人驾驶的新一代汽车。
但在城市开放道路进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,最重要且最复杂的区域便是交通路口。记者观察发现,测试的智能网联车在经过梅溪湖路口时,有行人经过会立刻停车,信号灯变红灯还会提前几秒减速,仿佛“长了眼睛”。
这背后,离不开智能网联监控感应设备的作用。“智能网联车识别前方路况比如红绿灯主要有两种感应系统。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信大队民警冯睿介绍,第一种是通过车载智能摄像头识别,即通过视频判断比如信号灯,再决定车子走还是停;第二种是通过路侧传感器与交警部门设置的智能信号机进行联动,获取智能信号灯的倒计时数据,供网联车进行分析判断后决定车辆的行停。“相比视频感应容易出错或延迟,第二种感应系统可提前获取路口数据,更直接、更不容易出错,因此是长沙智能网联车道路行驶的测试重点。”
此外,由于正处于测试阶段,正在这一路口测试的智能网联车里都有驾驶员随车。他们坐在驾驶座,一般不主动操控方向盘,但双手会保持握姿,一旦有突发事件,可立刻切换人工模式,避免事故的产生。“我们主要及时感知和汇总路面情况,方便日后研究解决办法。”测试人员介绍。
安装背后:
“软硬皆施”实现安全驾驶
为配合智能网联汽车行驶,城市道路同样需要“软硬皆施”作出智能化改造,梅溪湖片区便是试点区域。记者看到,长沙交警除了在梅溪湖路麓云路路口安装高清摄像头、智能信号机外,还正在路口东南角新建一个智能分控岗亭、铺设可人脸识别的智能斑马线等一系列“硬件”;与之同时,配合硬件的交通视频监控系统、行人电动车违法抓拍系统、智能网联汽车可视化平台等“软件”平台也相继进入测试或调试阶段,将为无人驾驶车提供车辆定位、道路拥堵等云平台大数据共享,营造畅通安全的道路通行环境。
“拿电子警察来说,以往的监控摄像头多是500万、700万像素,这次新增的是900万像素,视野范围更宽,可实现多种交通违法行为的同时抓拍。”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信大队技术员白浩解释,智能互联车在路上行驶,最大的风险就是前方有车辆突然变道、行人闯红灯、不按导向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。新的“电子警察”启用后,交警部门也将加大了对这类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。
白浩表示,搭建好“软硬件”,智能网联车便可通过5G、北斗高精度定位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智能驾驶、车路协同等新技术,既接收到路口红绿灯配时、变灯等信息做出驾驶行为判断,又能通过车顶的视频网联分析分辨障碍物,实现无人驾驶。“简单来说,在这些安装了智能网联监控感应设备的路段,无人驾驶车辆可安全驾驶。”
记者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获悉,梅溪湖智能网联测试区一期智能化交通改造将于9月中旬调试完成,届时所有智能互联路口网点将实现数据融合共享。而除了梅溪湖片区,长沙还有含浦片区、洋湖片区、高新区等共约100平方公里范围内36条道路约135公里开放道路进行智能化改造,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应用区,展示国内最先进的车路协同、自动驾驶解决方案。